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  
兰州传统工艺品:刻葫芦
来源:本站 作者:匿名 发布:2017/12/29 修改:2017/12/29
隶属:行业新闻 点击:1998

刻葫芦是兰州特有的一种工艺品,是葫芦雕琢中的工艺方式之一。演员们用精深的技艺把图画刻在葫芦上,独出机杼,别具风格。刻针不带颜色,凡远近、明暗、浓淡等作用,都以明晰的单线条表现,“不借颜色烘托,其办法有如中国画的白描,有的还在葫芦上自刻书法或仿刻历代名家书法,很有翰墨兴趣。根本表现办法是刻,内容多描绘山水和前史故事。其艺术价值并不比木雕和玉雕逊色,可谓工艺美术宝库中摧璨耀眼的明珠。

兰州刻葫芦所用的“葫芦”是兰州特产的鸡蛋葫芦,是一种草本植物的果实,质地坚固,外表润滑,色呈土黄,形状大小象鸡蛋,故称鸡蛋葫芦。不过一般以圆形的居多,椭圆形的较少。据原兰州市文化局干部徐慧夫调查,兰州刻葫芦始见于清光绪年间。传说其时有个姓王的成衣(有人调查叫王鸿平),经常在鸡蛋葫芦上镌刻花草,供自己赏识。算是兰州刻葫芦的鼻祖。到民国初年,有几个独出机杼,在鸡蛋葫芦上刻以刀马人物与风景名胜,作为儿童玩具售诸市场,这才引起人们的注意。1920年,兰州有一名秀才叫李文斋,擅长书画,诗文俱佳,但生性孤僻,不事权贵,家境非常清贫。为了糊口,李文斋以雕琢葫芦为生。及至张广建督甘时期(公元1914至1921年),一来因为张广建的发起,二来因为演员李文斋创造性的劳动,刻葫芦一举由民间跃入上层社会,成为官僚士绅相互奉送的艺术珍品。李文斋的葫芦著作被誉为全国工艺品中的“绝技”,驰名中外。

刻葫芦演员多在府城隍庙两廊摆摊雕琢,饱经坎坷。四十年代又有两位针划葫芦演员,马耀良(回族)和阮光宇兴起,他们均有深厚厚实的书画功底,人物、山水、花鸟、鱼兽无一不能,在承继传统的针划技艺的基础上,有所立异,方式上有四圈子、扇体面等格式,使兰州针划葫芦工艺进一步完美。阮光宇、王德山、王云山等老演员的技艺精深,雕琢出了许多精美的工艺葫芦,行销国内外。上世纪80年代,阮光宇之子阮文辉承继父业、博采众长,博采众长又有立异。在雕琢上独具匠心,针、刀并用,以刻、铲、刮、磨等多种办法,将中国画的勾勒、烘托、皴擦等办法用在描绘葫芦上,拷贝出历代名家泼墨适意山水以及徐悲鸿、齐白石的画风笔意,使雕琢葫芦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。阮文辉的《东坡赤壁夜游图》,刻在一枚直径2厘米的椭圆形葫芦上。图中有一叶扁舟,舟中6人,无不神态生动;舟外远山近树,疏密有致。一起,还刻有537字的《前赤壁赋》,字迹清秀整齐,令人称道。这件著作和阮文辉的《儿童游戏图》、《唐诗204首》、《敦煌飞天》等4套6件微雕葫芦著作,被中国艺术博物馆永久保藏,他也被称为工艺美术大师。

雕琢葫芦的技法分为两种。一种是用大、中、小三种特制的钢针,在葫芦表皮上,以纤细的线条阴刻出所要描绘的山水、花卉和人物,然后涂上松墨,使线条变得很明显。行家把这种技法称为“描绘”。另一种技法是用刻刀将葫芦的壳镂空,以粗犷的空地线条勾勒出要描绘的山水、花卉和人物。行家把这种技法称为“雕琢”。画面刻好后,再在葫芦上下饰以环形卐字图画,最终配上化学或银质的底座,著作便告完结。

上一个新闻:葫芦只开雄花怎么

下一个新闻:自己种几个手捻葫
版权所有 2011-2012 中国葫芦第一村 地址:山东聊城市堂邑镇路庄   鲁ICP备14002950号   电话:0635-8655519  手机:13884838898